衛星展覽

← 返回

衛星展覽計劃誕生於二〇一八年,最初的起點,在於如何回應展覽空間匱乏的處境,我們邀請創作者同行,一同開拓以日常空間作為攝影展示的想像。及至近年,發展逐漸轉為以扶植本地創作力量為重心。所謂的「衛星」,由散落於社區各角、或公眾或私人的場地,到今年進一步擴展至亞太地區,與不同國際攝影組織及創作者的連接。

 

 

在開拓海外網絡的同時,我們以影像的展示連結本地不同社群的步伐並沒有停下,透過公開徵集所得的六個 「二〇二二衛星展覽」 ,我們能見到更多不同視野:父子的跨代對話;護士學生於疫症蔓延時的觀察感受;也有移民海外的第二代,利用於新界東北被遷拆村落裡,於頹垣敗瓦中所尋得之物,延續家與土地的想像。「二〇二二衛星展覽」的影像創作者為陳韻芝張喆傅至雅許慕義狄安余百鍊及余家豪

狄安「APAPPAN」

計劃自推行以來,我們曾跟逾六十個創作單位合作,我們所扮演的角色,由最初負責提供場地配對以及宣傳推廣,涵蓋至展覽構思、設計及製作顧問,並提供各種支援。作品的發展模式,亦由「前輩帶領後輩」的師友式輔導協助,轉變為透過同濟間的討論,嘗試催生出一個互相激勵、互相支持的平台,創造自由交流表達的環境。

 

 

 

二〇二三衛星展覽

國際交流計劃

 

 

社會重創,環境劇變,對香港年輕一代影響尤深。如何於不明的前路中,得見不同的應對方法與策略?我們試圖突破過往的工作模式,以更適切的回應社會環境的改變,我們於今年年初,透過業界同仁推薦,甄選出七位香港創作新晉,邀請他們各與一位來自不同環境土壤、同樣以影像為表達手法的同路人,結成創作友伴。他們將以一年時間,借鑒各自的生命經歷與經驗視野,協助彼此觀察分析,思考創作的意義與價值,尋覓各自的方向與出路。

六位海外交流友伴由六個亞太攝影組織推薦,它們分別是吳哥攝影節暨工作坊(柬埔寨)、Lightbox攝影圖書室(台灣)、Matca(越南)、Objectifs(新加坡)、Photo Australia(澳洲)和PhotoBangkok(泰國)。透過持續的理念交流,創作資源分享,我們希望可以在這隔離的時期,加強彼此的連結,為未來締造更多可能。

 

計劃已於二〇二二年六月開始,過程中會產生怎樣的思想碰撞,及至明年一眾創作者將交出何樣的「二〇二三衛星展覽」,我們充滿期待。

© 鄧廣燊及袁雅芝,自「Somewhere in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