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開放(一):聲音考察與民間考現

26.04 - 10.05.2025
11:00-18:00
← 返回
*「川龍視覺誌」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的資助,活動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川龍視覺誌

 

香港國際攝影節的貫文空間於2024年5月正式啟用後,隨即展開了「川龍視覺誌」研究計劃。

 

我們邀請了來自不同領域的單位與藝術家,分階段在川龍進行田野考察與口述歷史,並結合多元的歷史材料,致力於建立一個關於川龍的視覺檔案。該計劃旨在展示與保存這座擁有500年歷史的客家村莊的文化遺產,並記錄其從農村過渡至現代社會的轉變過程。研究範疇涵蓋日常生活、民間智慧、地景人類學、文化風俗、自然生態及民族植物學——這六個看似獨立卻又緊密相扣的領域。

 


 

工作室開放(一):聲音考察與民間考現

 

今年4月,藝術家嚴瑞芳(Sui Fong)與黃永生(Sunny Wong)將會開放工作室,為期兩周,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

 

嚴瑞芳透過聲音調查,描畫川龍豐富的聲景,並激活歷史中沉睡的聲音記憶; 黃永生 則從民間日常中汲取靈感,探索當代的文化意涵。

 

聲音與日常交織,歷史與現代對話,為川龍的故事與未來,揭開新的篇章。

 

 

 

黃永生呈獻:川龍考現

 

Sunny Wong 將展示以「考現學」視角製作的路上觀察地圖,深入探索民間智慧,正如今和次郎在其著作中所述,考現學「作為一種方法論,它的對象是現在我們眼前所見之『物』,它的終極關懷是人類的當下狀態」 。故此次考察也從物件出發,記錄被村民升級再造的日用品、自製的農務工具、舊時代工業生產的遺物以及民間修築物等。

 

他跟村民學習怎樣掃地、如何跟神明「打關係」、用什麼東西摘菜……因這些看似「隨心」的日常背後,或許沒有嚴緊推理與常規,卻以某種下意識形式,如實反映我們看待生活的態度、在怎樣的時代脈絡下過活,娓娓道出一個個川龍人的故事。

 

 

 

嚴瑞芳呈獻:聲音考察

 

Sui Fong 以聲音為媒介,收集童年故事和川龍聲境,學習小朋友在「苦中作樂」的智慧。這些故事將啟發一系列關於聽覺記憶和川龍樂器的創作,題為《一條坑那條路》。

 

即使在資源匱乏的六十年代,人與環境的交流和對生活的嚮往從未遏止,這對於營營役役的,忘記了自己也曾是貪玩的發明家的大人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通過訪問村民,Sui Fong 重組玩樂路線圖,並製作從訪問中啟發出的「川龍樂器」,例如執柴執松針去透火,若不是苦差,執與拾可以是一種演奏的動作嗎?山中的風聲,消失的物種,是開啟記憶的鑰匙,她以此作為媒介,邀請更多村民和公眾探索聲音如何引發回憶與想像川龍生活,引導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及生物互動的情景,一起回憶和想像,從而再創造記憶。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