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豪(波針) ,香港攝影師,善長使用大片幅模擬相機作為創作媒介。也從事攝影藝術行政,策展及教育工作。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係兼職講師、香港國際攝影節發起人。在過往二十多年間他舉辦過四次個人攝影展及参與多次國際及香港的大型攝影活動。其中《小店舖 》系列於香港國際攝影節主辦《300家—樂。活。當下》(2013香港、2014北京、2015瀋陽)中展出。《300家—樂。活。當下》也同時是沈氏的策展項目。2016年再為香港國際攝影節策展《千户》攝影展。
而他的團隊包括霍智明,出生於香港,曾獲當代攝影的研究生文憑。自14歲起,便開始使用父親的中國雙鏡頭相機拍攝,在作品中,他以普通而可辨識的主題創造出一種模糊感,讓觀眾有足夠的空間去衝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OK Chan 是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註冊建築師,熱愛攝影。秉著行者無疆的信念創辦了Walking Slow,致力於社區參與、藝術策展及公共教育項目。
是次展覽,沈嘉豪團隊選用了大底相機拍攝”川龍人物肖像”,它的特點是所使用的感光介質「膠片」呈頁片形式,令村民肖像具有更柔和、細膩而突出的質感,且色彩和光影過渡自然,彰然藝術價值。
「從川龍到谷埔」探索客家文化及鄉郊攝影之旅於本年1月19日舉行,藝術家蘇慶強帶領十餘位參加者拜訪川龍村與谷埔村兩條傳統本土的客家村落,領略其中的文化底蘊和自然風光,及體會風景攝影的趣味。
其後,蘇慶強精選了其中六位參加者的作品於是此展覽中展出,分別是Chan Ka Lun, Chan Yau Hong, Chuek Ngai Ho, Esther, Vincent Chan, and Wan Man Au-Yeung,他們的相片展現了村落荒廢的苦澀,和保育後文化重生的韌性,把客家人的活力與好客之道都留在一幅幅獨特的風景照之中。
生於2003年熱愛本土文化的香港家庭,創作靈感常來自於香港特有的文化景觀與人文故事。她以個人故事為切入點,將自身經歷融入作品,讓觀者透過她的視角進入故事的核心,從而觸發他們對自身記憶和文化的聯想,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來保存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記憶,同時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
這次Kylie為尋找兒時回憶中雞屎藤茶果的獨特味道而來到——川龍端記茶樓,並幸得老闆娘親自教授雞屎藤的製作技藝。由採葉開始自習,通過一連串的摸索和試驗下,成功令回憶中的味道在她手中重現。Kylie希望她的實踐經驗能成為一個平台,為這些傳統帶來更多的關注,並讓更多人認識到傳統文化保育的重要性,並激發他們參與到這場共同的努力中。